热点新闻
圆明园考古重要成果 发现皇家稻田
2020-12-16 04:09  点击:201
VIP:4级
 最近,圆明园管理处在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进行的系流安静遗址考古取得了重要成果,发现了“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

澹泊宁静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于雍正5年(1727年)建成,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据史料记载,安静的主建筑物是“田”字形状的大田,俗称“论者房”。“田”字象征农耕,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根本,清朝皇帝不仅以“田”为房,还从圆明园的稻田借田亲自耕种,在耕种时表现出对农业的重视。目前,宁静遗址的山水轮廓依然存在,在遗址范围内可以看到一些石头及柱子基础。这次在圆明园发现的“论字坊”和黄家农遗址与三千多年前在朱元璋遗址祭祀地的“社会”相吻合,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时感受不到的文化基因。

这次,在遗址附属的皇家稻田第一次采用植物考古的手段,开展了对庆西水稻种植的考古研究。京西稻又称“御稻”,当年康熙皇帝亲自种植,康熙、雍正、乾隆三大皇帝精心种植,在玉泉山周围开辟鱼田,制作出供宫廷食用的鱼稻。新中国成立后,京西稻进一步扩大了北京市海淀区种植面积,旺季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此次考古工作也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田野考古课程体系的革新,结合考古和古代建筑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实践,进一步激发相关专业学生投身考古事业的热情,使考古工作得以延续。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人士介绍说,长期以来,圆明园管理处大力推进大宫门、紫碧山房、如园、舍卫城等遗址的考古工作,在多个考古现场开展公共考古活动,向公众开放考古工地。此次考古工作也将同样开放考古发掘现场,以多种方式及时与社会分享考古成果。

联系方式